您好,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!
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\制作\安装一条龙服务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被骗惨了!外媒:印度怒指中国导弹虚标霹雳-15竟能打200公里?

作者:小编 时间:2025-08-08 00:38:22 点击:

  在今年5月的印巴空中对抗中,印度数架战斗机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PL-15E中距空空导弹的事件还在持续发酵。8月2日,路透社披露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细节——印度空军内部已承认,在“5.7空战”中,“阵风”战斗机之所以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,主要原因并非战机性能不佳,而是低估了PL-15E导弹的真正射程!

  印度官员在采访中坦言,他们此前依据的情报显示,PL-15E导弹最大射程约为150公里。而“阵风”飞行员正是基于这一假设,自信地在这个距离边缘执行任务,认为自己尚处于安全区。可没想到,巴方歼-10CE战机在200公里外发射的PL-15E,成功将“阵风”击落,这堪称史上记录在案的最远空空打击之一。这场失利并不是印度第一次低估中国产武器的威胁,却可能是最致命的一次。有意思的是,这次印度空军“点名抱怨”的并不是法国阵风,而是霹雳-15——这款来自中国的中距空空导弹。

  表面看,PL-15E的标称射程为145公里,但实战却打出了远超200公里的距离,印度将这一差异解读为“被中方虚标射程数据所误导”。然而,这种说法本身就体现了印度对空空导弹作战机制的认知混乱。要知道,“最大射程”这个概念在军事界并非一个统一标准。导弹射程的定义受多重因素影响:发射高度、载机速度、目标飞行方向、目标机动状态、目标雷达反射面积、气象环境……这些变量交织在一起,决定了导弹在不同作战情境下能飞多远。所谓“145公里”,不过是在理想化条件下的一个数据点而已。

  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,堪称现代空战史上极具戏剧性的一幕。印度空军最引以为傲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竟被巴基斯坦空军用中国制造的PL-15E中距空空导弹在200公里外直接击落。消息传出,印度军方高层彻底炸锅,内部调查显示,飞行员之所以敢在150公里距离边缘执行任务,完全是因为情报部门提供的PL-15E射程数据只有150公里。可谁能想到,这款标称射程145公里的导弹,实战中愣是飞出了远超设计指标的距离,直接把印度人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
  更让印度颜面扫地的是,被击落的“阵风”战机中,有一架还是印度接收的首架量产型,机号BS001。这架曾被印度媒体捧为“空中霸主”的战机,如今却成了中国导弹技术的“活体广告”。巴基斯坦空军事后公布的雷达数据显示,PL-15E不仅命中精度极高,甚至在末端机动时还能规避印度战机的电子干扰,这让印度军方此前吹嘘的“光谱”电子战系统瞬间沦为笑柄。

  印度国防部的一份内部报告承认,此次失利暴露了其情报体系的严重缺陷。长期以来,印度过度依赖西方情报机构对中国武器的评估,却忽视了实战环境下的变量。比如PL-15E采用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,能在飞行中段关闭发动机节省燃料,末段再点火加速,这种设计让导弹在高空高速条件下的实际射程比标称值多出近50公里。而印度情报部门显然没把这些关键技术参数吃透,最终让自家飞行员付出了血的代价。

  印度指责中国“虚标射程”的说法,本质上是对现代导弹技术认知混乱的体现。在军事领域,“最大射程”从来不是一个固定数值,而是受发射高度、载机速度、目标状态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范围。以PL-15E为例,其标称的145公里射程,是在低空、载机亚音速、目标静止等最严苛条件下测得的“保底数据”。而实战中,巴基斯坦歼-10CE战机在12000米高空以1.8马赫速度发射,配合ZDK-03预警机提供的目标实时数据,导弹实际射程自然大幅提升。

  更关键的是,PL-15E采用的“双向数据链”技术,让导弹在飞行中能不断接收修正指令。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术手册显示,当导弹飞行至150公里时,预警机会通过数据链更新目标的最新位置,引导导弹进行弹道调整,这就相当于给导弹装了一双“会拐弯的眼睛”。这种能力在印度现役的“流星”导弹上根本不存在,其射程虽标称150公里,但实际有效射程只有100公里左右,且无法在飞行中改变轨迹。

  印度军方的另一个误区,在于低估了中国导弹的抗干扰能力。PL-15E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(AESA)导引头,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精准锁定目标,而印度“阵风”战机的电子战系统对这种新型雷达几乎束手无策。据巴基斯坦飞行员回忆,当时印度战机试图释放箔条干扰弹,但PL-15E的AESA雷达直接切换到毫米波频段,瞬间穿透干扰云完成击杀。这种技术代差,让印度所谓的“电子战优势”彻底沦为空谈。

  PL-15E在实战中的超水平发挥,其实早有技术铺垫。作为中国军工出口的拳头产品,PL-15E虽然标称射程145公里,但通过双脉冲发动机和高抛弹道设计,其最大动力射程可达190公里以上。而巴基斯坦此次使用的,很可能是经过技术放宽的“定制版”,专门适配歼-10CE的KLJ-7A有源相控阵雷达,两者结合后探测距离超过220公里,完全能支撑200公里外的超视距打击。

  相比之下,印度的“阵风”战机虽然装备了“流星”导弹,但其固体冲压发动机在高空高速条件下效率大幅下降,实际有效射程比PL-15E短了近50公里。更讽刺的是,印度为了省钱,采购的“阵风”并未配备完整版的“光谱”电子战系统,关键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和红外干扰机都被,这让战机在面对PL-15E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。

  这场空战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中国军工体系的成熟。从歼-10CE的雷达火控系统,到ZDK-03预警机的数据链支持,再到PL-15E导弹的精准打击,巴基斯坦空军展现的是一套完整的“中国造”空战体系。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,远非印度东拼西凑的俄法制装备可比。正如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专家贾斯汀·布朗克指出的:“印度人显然没搞清楚,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件武器的对抗,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。”

  如今,印度军方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:中国武器早已不是他们印象中“性价比高但性能一般”的代名词。PL-15E的实战表现,彻底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军工的技术偏见。而印度若继续沉迷于“万国牌”武器的迷思,未来在边境冲突中恐怕还会吃更多苦头。正如巴基斯坦总理在感谢中国时所说:“关键时刻,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把最可靠的武器交到你手中。”这场空战,无疑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。